- 中国经济存八大质疑:你想要的正解都在这
- 作者:system发布于:2015/12/1 13:57:40点击量:
2015年11月13日,2015 CCTV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峰会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在“首席经济学家看经济”论坛现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发表演讲,就过去两三年里,市场上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误解,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误解一,中国的杠杆率过高。
从全球比较来说,应该是总体杠杆水平适中,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体的杠杆率。2014年末我国整体杠杆率包括金融机构,是四个部门的,居民部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总体大约在236%GDP,如果剔除金融部门,中国实体部门总的杠杆率在217,与之相比美国经济的整体杠杆率是233,日本经济是400,英国经济整体杠杆率是252,法国的经济杠杆率是281,最有可比性的是日本,因为日本和中国的普及率都是很高的,相比日本,中国还有一倍还可以走,日本400都没事,中国到450也会没事的,何况中国现在是200,这个总体是不高的,总体是适中的。
但是,中国企业部门的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上升比较快,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有四万亿的刺激计划,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上升已经达到35左右,居民部门主要是用来房子的按揭,还有一些车贷和信用卡贷款,这是消费性的。政府占的是比较低57.8%,企业部门是非金融企业杠杆率,08年以前稳定在100以内,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也刺激,加杠杆速度比较明显,2008年到2014年期间非金融企业杠杆率98%提高了近150%,猛增了51左右,如果不考虑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杠杆率只提高了123,接管也上升15,我们230将近40左右的经济杠杆中,主要企业部门的杠杆是比较高的,企业部门杠杆率主要过去六七年增速比较快。
有一个在财政领域的黄金法则:你花钱做什么,你花钱是吃了喝了,是消费了,没有积累资产。比如说拉丁美洲国家花钱赤字很多地方没有赤字资产,中国无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花钱的时候都是购置资产,很多高速公路,地方基础设施,很多用了平台,平台后面有资产,是遵守了地方的法则,我们是债务上的快,但是我们地方资产还有很多钱,将来把资产变卖一下还债就行了。我们是高,但是我们后面有资产,将来可以通过稳增长建立资本的形成和补充机制等措施形成温和的去杠杆。
大家也注意到,“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有这么一条去杠杆,说明我们很勇敢的认识到了中国经济整体需要去杠杆,不回避这个问题。但是去杠杆是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不着急,到日本的400%的时候我们还有30年,所以这个不是问题,但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且走且珍惜,且珍惜时候且去杠杆,这是个过程。
误解二,影子银行风险过大。
我们的影子银行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有什么不一样?中国的影子银行基本是是影子的银行,而发达国家更多是更多脱离银行体系的非标业务,或者一定程度的影子银行,他是以资产证券化回购市场,或者大量承担信贷中的以市场为主,而中国是银行的影子更多的为主,两者是不一样的,而发达国家很多影子银行是游离于监管之外的,或者监管不一定是那么紧密,而我们银行体系监管还是很到位的,特别是2013年国办发的《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是107号文,以后一系列的加强信托,理财业务的这种条例规范,现在影子银行逐步在收缩。而且当然其中也是跟房地产,现在整个的投资下行有关系,因为影子银行很多是房地产的。
所以影子银行的风险已经没有那么大了,或者已经得到了有些治理。所以要用其他文,明确监管机构的这种责任,确立风险和匹配。这个文出的还是比较及时的,同时也给了一定过渡期,加上房地产下行,整体影子银行不再是危机到整个安全的问题了,外界传的也少了。
误解三,房地产崩溃。
大家想想全球房地产大部分都出现崩盘的,1991年日本,07年的美国,包括西班牙,包括英国,很多都是房地产崩溃造成的。因为房地产是特殊商品,依然很难找定价,房地产的定价至今在经济科学中是无能为力的,哪怕在美国2006年发生危机之前,很多的美国经济学家预测美国房地产都认为是健康的,结果恰恰是房地产出现了问题,往往房地产下行以后,都伴随着银行体系的危机,银行体系根据房地产倒逼,太快、太紧了。
而中国是无意之中拆了一个"核弹",我们房地产价格走稳,投资从每年20%多已降到4%了,这么大的的下行,但是我们银行体系,坏账率没有来自银行的按揭,现在银行坏账上升,主要是些中小企业,包括一些个别大企业出现的问题,这说明我们很早实施了宏观审慎,至少首付有30%的首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
2014年以后,镇化率户籍人口55%,相当于日本的50年代,现在中国体的经济状况非常像日本早期,是80年代早期。城镇化率比这个更落后,因为中国很大,地区差别也很大,所以城镇化还可以走二十年,走三十年。就可以说每年要再造一个上海,两千万人的上海,所以这个还是要走的,也是人类水平,终究要从农村走到城市,当然我们最终的结果希望能够就是城镇化率达到那么高,可能80%左右就停滞了。
但是至少城镇化率还在缓慢的走,有这个城镇化率每年都有一个再造上海,三四线房子过剩,就要去库存,很多农民工兄弟可能就到城里来,将来他们就可以购买这些房子,包括棚户区改造可以用货币化方式,不用新建,而是买现有的方式,给符合资格的棚户区的居民,受益者。所以这样的话,有一个城镇化的过程,相对温和、缓慢长期的过程。保证我们的房子价格,无论一线二线三线总体是稳的,哪怕三四线也是稳的,也不会出现崩塌,一线还要找,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一个情况出现。
但是无论如何大家要知道,房地产投资,由于我们人口结构已经从25降到4了,预计明年会触底零,房地产是我们所有产业的大咖,因为它连接着30多个行业,所以房地产持续下行,是我们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来源之一,但是终于有一天会下行的,关键下行危机就是金融稳定,下行没有说金融稳定。所以我们得到的好处,是大于下行压力的。
误解四,地方债的风险过大。
特别年初,说地方债风险过大了,以前影子银行不行了,地方债也控制不住了,我们基本上是去年10月份发了著名的43号文,关于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应该说这个意见,从根本上使地方债将来走出很好的规范的渠道。
今年8月29号,十二届全国人大第16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地方债的上线,给了一个上线,16万亿,此次就是说控制在100以内了,所以16万亿也不算高,中央政府负债就不算高,但是16万亿还算可以,所以地方债务以及将来发布债还是不太容易的,还要看地方的信用,市场认可程度。还要有一个经过国务院批准总体不能超过人大的限额。所以地方债务得到了长期根本的有效治理,这个很重要,所以没什么太大风险了,大家看长债,包括这次今年年初做的几次的债务置换,也是非常成功的,应该说使地方政府偿还的整个的这个以前的地方个平台,或者地方债务,银行贷款,可能下降了将近300个GP,缓解了早期的以前的借款压力,同时整个上面给峰顶了,当然这个顶也是可以调整,短期流行性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所以地方债务过大也不在于中国的问题。很多国家,包括拉丁美洲国家、土耳其,很多的地方债是共同做的,而中国经过过去一年多的努力,地方债得到控制,当然也有将来会带来一个地方的再想花钱就不太不容易了,可能本来就不应该那么容易。
误解五,央行扩大抵押品范围是中国版QE。
因为抵押品是全球的发达国家央行都在做的事情,中国很多的中小公司95%以上是没有评级的,而将来如果是商业银行,拿着银行的评级,比如说某个企业的评级当央行来,央行至少知道这个评级是多少,将来要发展内部评级,所以是人家30多年前就已经很发达了,所以央行扩大抵押品是全球央行的普遍事件,包括将来对企业的内部评级。
现在是扩大试点,一听扩大试点,有的人说要发洪水了,要七万亿了,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扩大抵押品的,包括地方债的,还有不同的资产进入央行可抵押的范围,这样增加了我们未雨绸缪的能力,使得我们将来紧急情况下提供流动性更有保障,但是没有提供流动性。今年反复出现这个事情,跟QE没有什么关系,地方债是纳入是全球央行的一个普遍的实践,就是扩大到试点,将来可能要扩大到全国去,这是必然的过程。
误解六,银行坏账率过高。
我记得有投行说了,8.5%,进来怎么还?现在银行的资产到9月份的时候,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1.59,而全球是大约4左右,是偏低的,所以还不到2,即使有些地方已经突破2了也没关系,全球是4,我们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而且现在的拨备率在167%,以后可能是150%,资本充足率在13.15%左右,其中核心资本在10.1%,核心资本很高,核心资本不缺,将来发点刺激债就能补充资本金。以前吃得很好,补充资本金补得很好,同时坏账率低于全球水平,而且银行中整个的利润水平,虽然大家说银行的断崖式下跌,增长式浮动,但是整体水平还是高于全球的,坏账比别人低。
人家能做到巴塞尔3的,我们也能够做到,框架房地产下行,没有影响到银行的问题,2011年是银监会有关部门就已经开始对这个进行了逆周期调整,要求拨备率,核销率都要加大,所以这也是之前做了些准备。
误解七,人民币会持续贬值。
我们的外汇储备充裕,土耳其是60,中国外宅的管理是非常好的,很审慎的,又没有多少外债,3%,这么大的金融顺差,外债又很少,何况人民币事实上已经是国际货币,今年有可能加入SDR,所以国际货币都是升值货币,都是强势货币,人民币本身就是国际货币,就是一个强势货币,经济增长还是可以的,所以人民币不会持续贬值,会短期波动,短期贬值,但也会升。
误解八,外汇储备的持续外流。
外汇储备事情是比较复杂的,因为涉及到银行在外汇市场的操作,还有外汇储备投资资产的价格波动,还有现在大量都需要在全球投资的时候,这是刻不容缓的,所以这个外汇的变动比较复杂,也不会持续出现外流。大家看,现在外汇储备下降,一季度1130亿,二季度362亿,终究会解汇的,人民币是强势货币,所以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说有些变动,也是允许的,但是也不用特别在意。
对中国经济过去存在不同误解,但希望我们把所有的误解都作为善意的提醒,保持健康的危机意识,善于倾听是中国经济治理的重要一环,中华民族从来有一个居安思危的意识,是开放的,从善如流的,我们只要保持,把所有误解,都作为善意的提醒,相信中国经济在十三五期间保持至少6.5%以上是闭着眼就可以达到。
来源:央视财经
上一篇: 上市公司中期业绩前瞻 并购重组成预增神器
下一篇: 没有了!